关于清明爱国的诗歌有哪些(清明扫墓: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)
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,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。在这一天,人们会前往祖坟,悼念已逝的亲人,并祭奠先人的牺牲精神。在诗歌中,也有许多描写清明扫墓、表达爱国情感的佳作,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。
清明祭文:炎黄子孙皆可人
清明祭文流传甚广,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唐代张九龄所作的《清明祭文》。这篇诗文的写作背景是朝廷将张九龄的父亲贬至黑龙江,他通过此文表达对父亲的骨肉之情,同时也将深厚的爱国情感与祭祀文化结合在一起:
瞻彼淇奥,绿竹猗猗。有匪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瑟兮僴兮,赫兮喧兮。有依北山,弍君子窕淑女。
终终昔之,游此狂都。不颓不挠,不困不穷。彼童而角,吾儿與女。牵牛之青,且佩其铃。颜之推移,鬟之丝若,去去逝止,昼夜不息。
胡马依北风,越鸟巢南枝。涉江采芙蓉,映日荷芰之鲜。群芳摇落独喧妍,凝翠欲滴群燕戏。薄露轻冰,别情同好,梦魂无违。
徂徕倚天,羽翼如何?君子所居,金阙生华。南山如秀,寿且康宜。彼狂者乱我心,虽愚而诱我心。
如此良辰美景,何忍不由彼此邀?素为漳滨客,今因郡斋说。心随景动而曲,情逐物娱而纵。
嘉树愁叶落,幽人寂寞多。山中相见频,寒食每思过。今朝游苑极,忽忆长安道。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人生不相见,动如参与商。今夕复何夕,共此灯烛光。
少壮洒血成英骨,老来死又何妨!
这篇清明祭文描绘的是一个和谐、美好、富有诗意的墓园景象,也赞美了炎黄子孙的灿烂文化。其中“少壮洒血成英骨,老来死又何妨!”这句话更是表达了让后人继承先辈的精神遗产,继续传承这种热爱国家、热爱生命、热爱家庭的汉字文化。
七绝:清明
唐代高适的七绝诗《清明》是一首表达自然美的清明诗歌,但其中也融入了爱国情感: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,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这首诗深情地描写了行人在雨中孤独彷徨,而至古不变的山水依旧如故,落花飘薄,浓草深衣,这表达了对古贤热爱的感情。而“牧童遥指杏花村”一句,也体现了对祖国田园风光与农村生活喜爱,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变迁、文化传承的深沉思考与关注。
清明寄盆元老
《清明寄盆元老》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首乐府诗,以热烈、深沉的爱国思想和伟大的民族感情为主题,表达了对祖国和先贤的无限怀念与敬意:
寒灰惨淡伤祖念,慎驾长安清圣朝。
巨海东来神圣化,千山万水传遗踪。
虎吼卷盘千古恨,龙飞闪烁五原钟。
唐室金兰赤足立,八道江山一片红。
大风布沙三万里,狂且摇曳云中光。
不尽英灵坟上泪,空余翠贮地中香。
西母扇风吹露草,建宁轻舟摇碧浪。
遥望嵩阳关,战歌闻两岸何时憩?
这首诗歌以盆景盆景和清明祭扫活动为主题,将盆景中感人至深的美、道、真、善等本真优秀品质高度融入其中,表达出了对文化传承的关心,也为祖国母亲奉献而出献上了家国深情凝聚而成的一首爱国诗词。
因此,清明节不仅仅是祭扫先人的日子,更是一种爱国主义情怀的表达。在诗歌中,我们发现有许多传递爱国主义、表达人类生命深层次感情的佳作。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刻里,我们不妨细听这些诗歌的意境,感受其中蕴含的深意和内涵,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魅力,进一步领悟民族精神的内涵。
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,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。若本站收录的内容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且有疑问请给我们来信,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 http://www.bjdwkgd.com/redian/1399.html 关于清明爱国的诗歌有哪些(清明扫墓: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