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道难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蜀道之难(究竟有多难——蜀道之难)
究竟有多难——蜀道之难
自然环境的艰苦
蜀道是连接川西和川北的重要交通线,但它位于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交界处,面临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。蜀道被誉为“天路”,其所处的高山峡谷地带地形崎岖复杂,交通极其不便,因此在历史上永远成为世人的头痛之地。
蜀道以地形险峻著称,山路弯曲多变,时而由于山坡陡峭,缺少可供固定建设的空地,使得修路成本极高。例如“泥潭”、“天梯”、“太平栈道”等蜀道修路难关一时之间难以解决。此外,蜀道遭受的暴雨忽冷忽热、泥石流等灾害也严重威胁着在蜀道上行驶的人们。
文化的滞碍
蜀地地理条件恶劣,自然环境十分恶劣,导致交通运输不发达,因而蜀人封闭于自己的山地文化中。历史上,除了一些军事上的必须通道外,其他通道基本都是人迹罕至的岐路。蜀道在地理上的孤立,使得与四川以外的其他中国地区的交通相当不方便。 因此,蜀道的艰难地貌与蜀人生活的自闭和狭隘形成了互相促进的因素,这种局面长期占据蜀地的一方面,贬低了蜀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。
商旅之间为生计所驱,渐渐形成行业,其中就有一些人开辟了蜀陕商路,开始在商路上活动,可能正是这些人的优秀品质和商业手段,才促进了蜀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,使得蜀道这条路逐渐有了更多的通行人口,同时也开始有了商贸活动的发展模式。
历史的记载
从西汉开始,历史上就有了大量的蜀道记录。作为连接中国最好的一个通道,蜀道一直都是必经之路。如三国时期《蜀记》中的《走蜀道》,唐代孙惟信在《唐游记》中对蜀道进行了详述,明代旅行家徐霞客《游蜀记》则是蜀道上知名的游记之一。
蜀道在先秦时期是“夷狄之地”,即少数民族居住区,由于交通落后,地形恶劣,其社会文化基础在这个时期也不发达。进入东汉时期,称为“益州”,皆以益州道名。蜀地施行的门户士检制度、特殊的土著社会等历史文化的沉淀,赋予了它无法替代的人文价值。
在中国通道史上,蜀道的位置非常特殊,不仅物理学上没有其他地区可以比拟,史学和文化学上也具备很高价值。在中外历史文化领域中,蜀道又有着重要地位,它是中国祖先文化、开拓开垦文化乃至民族征服、文化征服等方面的重要标志。这也是构成蜀道历史的重要方面之一。
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,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。若本站收录的内容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且有疑问请给我们来信,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 http://www.bjdwkgd.com/baike/20380.html 蜀道难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蜀道之难(究竟有多难——蜀道之难)